“打倒”自己
(该文发表于2012年12月08日《教育时报》第三版)
最近听了一场梅洪建老师的讲座。梅老师告诉我们,导致我们班主任累的原因,往往是我们自己。自己把自己当回事,认为自己是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”,把自己放在道德的制高点上,背负着道德的十字架,能不累吗?其实我们什么都不是,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。我们都知道,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他们的父母,占影响值的80%,除去占10%的社会影响,我们老师手中握有的仅占10%,再去掉其他授课老师的影响,你说说我们班主任的影响能有多大?学生的父母将习惯(不管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)已经根植在了孩子的心中。我们老师要明白自己的角色:这个世界没有教育肯定是不行的,但教育又绝对不是万能的,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监狱了,很多时候我们对很多事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。
梅老师在讲座中强调,作为班主任,首先不是“管”好学生,而是“打倒”自己,不要把自己看成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,谁也没有那么大能力去改变每一个学生,谁也没有那么大能力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;不要认为能处理好班级的所有问题,认为能把学生“管”好。只有把自己当作一个什么都不会、什么都不懂的人,才不会故步自封,才愿意去学,才会与学生商量问题,才会与家长交心。作为班主任,不要动不动就说“我能做什么”,而是“我该做什么”。
教育是慢的艺术。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,不要急。既然屡教不改,那么不可能一教就改的,我们干吗要生气呢?我们很多班主任就因为高估自己,当教育效果不明显时就会有很强的挫折感,往往会大动肝火,很容易把学生推到我们的对立面,最后搞得满城风雨,两败俱伤。所以班主任要学会放低姿态——“教育不是万能的嘛”“我什么也不会嘛”。这样既能保全自己,更能保全学生。山有威严,但太沉重;水居低处,却包容万物。
梅老师的“打倒”自己的理论,不是让我们看轻自己,而是说我们不要以教育者、管理者、先知先觉者自居,而是放低姿态,把自己看成一个参与者、服务者。他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班主任累的重要原因是,我们习惯于在自恋中迷失自己,沉湎于“管”的技术层面,真把自己当成“官”了。这样自己累,学生也累。
评论